作者简介:闵一零,云亮教育升学规划师,在教育行业沉淀多年,深入研究生涯规划相关理论,曾辅导许多学子进入理想大学。
编按:每年志愿填报我们都会遇到因为选科限报专业的孩子,当他们知道无缘理想大学和专业时,常常后悔不已。开设《升学规划故事会》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个个经典案例,帮助家长和同学们避开升学路上的这些坑。
欢迎大家持续关注、点赞,转发给更多需要的朋友。
盲目跟风选科,高考落榜
李同学是我今年接待的第一位咨询志愿填报的孩子,妈妈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,一坐下来就急忙说,“老师,孩子没考好,你一定要帮他好好规划一下上个公办学校。”
和家长以及孩子细聊才知道,李同学是复读生,今年是他第二年参加高考,家长和孩子都不想再经历一次高五,希望通过志愿填报上个公办院校。
李同学妈妈说,孩子原来成绩在学校还算中等,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给他拉上来不少分。但孩子有几个从小学开始关系就特别好的哥们儿,因为高一入学时没有分到一个班,几个孩子就惦记着选科选一样的,到了高二再重逢。
由于孩子们都觉得理科好,当时一致决定都选物理。家长考虑过劝孩子选历史,但无论是朋友还是网上各种专家都说物理好,高考更容易,以后可以选择高薪好就业的专业,于是默认了孩子的选择。
幸运的是,几个孩子如愿分到一个班,不幸的是正式开始物化生学习以后,李同学成绩一路下滑。
期间家长也请了老师一对一补课,但提升不大再加上第一年志愿填报不当,李同学最后滑档到了专科。
李同学和父母都觉得上专科太丢脸,必须要去复读上本科,并且决定改选科,学历史。
改选科,复读再重来
两年没学过历史,基本上等于重头来过,压力不可谓不大,但比起怎么也学不懂的物理,学历史起码给了李同学一些希望。
第二次高考,分数比第一年提高了几十分,但历史组的分一向比物理组的高,李同学即使进步了,离特控线还有十几分的差距。
因为第一年在志愿填报上踩了大坑,今年家长在志愿填报这件事上格外重视,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能明显感觉到,对于填志愿是做了很多功课的。
事关孩子将来,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到底能不能填好志愿家长还是没有信心,所以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们,希望能够帮孩子上一所好一些的公办学校,未来再考研深造。
李同学的高考分数卡在公办和民办院校的边缘,填报有一定的风险。志愿填报时,对于能不能上公办看得非常重,但又不愿意去太过偏远的地方和湖南省的地级市。在综合比较之后,我决定在今年新增计划的院校中帮李同学寻找机会。
最后非常幸运的是,李同学压线被大连工业大学的中外合办专业录取,学费不高还拥有保研资格,综合实力非常不错,在李同学有机会的院校中是排在前面的选择。
原本以为自己要读民办的李同学知道结果后非常高兴,家长也很满意,觉得“大学”说出去有面子,特意打电话表示感谢。
做好规划,少走弯路
通过李同学这个案例,老师想给家长和同学们几点建议:
1、选科切勿盲目跟风
很多同学对于选科没有目标和方向,身边朋友怎么选就跟着选,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。而家长一方又过分看重专业覆盖率,最终导致孩子选到不擅长的科目,越学越困难,甚至产生厌学情绪。
选科一定要和志愿规划结合起来考虑,既要考虑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,也需要考虑高考成绩的最大化!
2、不要轻易改选科
改选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,如果想改选科一定要咨询班主任或专业人士,像李同学这样改选科提升成绩的不适用于所有同学,仅仅因为觉得物理难,希望改选历史提升成绩,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3、抓住最后一次逆袭机会
如果高考失利又不想再复读,那么要抓紧志愿填报这个最后逆袭的机会,无论是低分段、中分段在志愿填报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,千万不要因为觉得考砸了就自暴自弃,否则后悔的只能是自己。
选科和志愿填报是高考路上两座绕不开的山,但很多人都没有提前设计最优路线的概念,稀里糊涂地选科,懵懵懂懂地填报志愿,浑浑噩噩度过大学四年。进入职场才发现自己要什么,这时再去切换方向,要付出更大的代价。
分享这些案例的目的,就是希望帮助更多像李同学这样的孩子,让大家都能学会自己去探索,少走弯路尽早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