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划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制定的,每个的个体情况不一样的。大多数家长觉得把学生交到学校,跟着老师学就可以了,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或者潜力没有充分挖掘,或者打击了孩子积极性,磨灭孩子学习的内驱力。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的家长,孩子科学的升学规划必须个性化定制,确实需要走不平常的路才行!
山东省大多数县级市、区的高一,高一上学期结束就会开始选科了,很多家长选科时很迷茫,迷茫的学生情况大抵是文理科优势各异,看不出选大文还是大理,现在很多学校只给到4-5个选项,基本偏重物化生,物化地,物化政,政史地!因为2024年之后选科是物+化+?才能有95%以上的专业选择,其余的组合都是60%以下。经济下行,理工科在就业方向上确实比纯文科要好一些,所以,带物+化的组合就是大多数家长想要选的。前面的文章讲过中国经济的升级,必然带来近几年甚至10几年数理化重视的大爆发,我的建议是差不多能学理化的一定要选理化,毕竟所有的规划最终是为了好就业和就好业。
我一直给学生家长建议一定要在选课之前,通过规划调整,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物理、化学的潜力。现实学习中,问题就出在学生经过半年的高一学习,很多孩子没有完全解决学好理化的问题,出现文理不均衡,原因就是家长和学生太注重高一9科总排名,在学习时间上不分主次,跟着所有老师的节奏走,老师抓的紧点,成绩就好,最后没有看出文理方面的具体优势。
初中和高中的理、化课程过渡本来跨度度就大,很多学生根本还没来得及好好的去学习,时间投入又少,刷题没达到效果,学期末就到了选科,找不到符合同时选物化的优势学科。建议:如果你学生不是学霸的那一类,就应该从高一开始对理化投入大量时间去刷题,政史地甚至可以不做作业,争取尽量去触碰理化,亲近理化,这样到了选科的时候才能知道学生是否适合学习理科,不行再学文科也就坦然了,最后选科水到渠成,也不会遗憾……。
市区的高中基本是在高一结束选科,还有一个学期可以去调整,能听进去的家长可以行动了,再错过调整的窗口,孩子在选科的时候还是会感到迷茫和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