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新高考改革实施两年了,2018级、2019级学生的“3+1+2选科分班”经验教训,2020级的家长们学到了多少?是否弄明白了怎么给自家孩子选科?大部分学校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,要进行选科分班,眼瞅着时间节点就要到来了,高一家长们做好准备了吗?
有的家长很重视这个重要的选择,挤时间频频听取各方专家讲座、购买相关书籍自己研究,我对这些家长非常敬佩。专家讲座、相关书籍的讲解,基本上是站在“上帝视角”宏观的来讲解政策、分析12种组合的利弊,那么,从家长的角度,具体到我家孩子这个个体,具体怎么选择呢?
选择哪个组合的前提是:学校开设了几个组合。
有的学校办学实力强,师资力量强捍,生源充足,开齐了12个组合供学生自由选择,基本不对学生进行限制。有的学校只开设了4个、6个组合,你就不要考虑这些组合之外的类型了,更不要抱怨学校,那样只是浪费时间、耗费精力、伤害情绪。要怪只怪自己在中考填报志愿时轻信了招生老师的忽悠,做出了不理智的选择。现如今,到这个时候了,时间紧、任务重,还是集中精力在现有组合里选个相对靠谱的吧。
科学合理、冷静理智的选科原则是:
首先看孩子的兴趣特长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只要有兴趣,在别人看来多么枯燥乏味、晦涩难懂的学科,喜欢学的孩子就是能学好、学精,这个孩子就是这个领域的特长生。从短期目标来讲,高考后高校就是看考生排名进行择优招录,排名靠前优先录取;从长远目标看,喜欢的学科,到大学也能继续学有所成,这是到社会上求职就业、成为行业精英的必要条件。
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,支持孩子的特长,尽力提供帮助,在这方面精益求精。家长不要把自己儿时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,按自己的喜好强行替孩子做出他不喜欢的选择。
其次考虑孩子未来的就业方向(家长在哪个行业能帮上孩子的忙)。有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兴趣和特长,也没有明显的学不会、弄不懂的学科,学啥都行,将来干嘛都可以。这样的学生,家长就要考虑自己在孩子未来就业时能在哪个行业领域帮助孩子,可以考虑在这个方向进行准备,高考志愿填报这个方向的专业,对应的就是现在选择大学这个专业对高中选科有什么要求。
最后看大学招生时对你意向专业的选科科目要求。考试院公布的各大学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非常详细,浩如烟海,除了极少数专业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能基本弄明白,而且帮大家进行了分析、分类、归纳、总结,公益讲座上给大家反复讲,大部分人是弄不清、更记不住的。要想利用好这个表格,得先做好上面那两步,有了相对明确的几个、十几个目标大学(专业)后,再在这个表格里查看是怎么要求选科的,对照要求进行选即可。如果这个要求里有你特别不喜欢的科目要求,你就得放弃这个重新进行选择了。
切忌舍本逐末,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怎么在赋分环节沾得便宜。考试院公示的那个赋分解释和公式,看上去很复杂很高大上,其实简单说就是:无论你在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和生物里选考哪一科,只要想着好好学、多考一分是一分就行了。无论选择哪个组合,高考后的赋分是按照单科进行的,也就是进行赋分的时候把所有组合里的选化学(或生物或政治或地理)的考生放一起进行计算和划比例。河北省每年高考有五六十万考生,前两年的学生有57.71%选择物理、42.29%选择历史,46.57%选择化学、55.11%选择生物、49.58%选择政治、48.74%选择地理,这每科都有二三十万考生,怎么进入A档、怎么进入B档?这不是研究公式能做到的,是高中办学实力和招到的生源决定了的,甭琢磨沾公式的光了,琢磨着怎么学好这一科,排名在学校里往前挤挤就行。在河北省,像石家庄一中、二中、衡水中学、唐山一中、邯郸一中等传统强校里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,高考的赋分肯定也是靠前的A或B档,家长着什么急?研究那公式有啥用?想投机取巧沾公式的光?没门儿!